在故鄉,每年四月末五月初,門前屋后、路邊、塬邊、溝壑里的洋槐樹就開花了。兒時的我,爬上樹,捋一把,往嘴里一放,咀嚼間,那淡淡的清香和甘甜,瞬間沁入心脾。 那些年為采摘洋槐花,我的手上、胳膊上沒少被洋槐刺扎,有時被刺劃破的口子半個月好不了,還是會上樹摘洋槐花,真是傷疤未好就忘了疼。要知道,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,吃一回洋槐花蒸的菜疙瘩,無疑就是一頓美味佳肴。 如今記憶最深的,就是母親蒸的洋槐花菜疙瘩。樹枝折下來,先把成條的洋槐花摘出來,再把槐花從小的莖上捋下來。細心的人會把槐花弄得干干凈凈,馬虎人的槐花里難免夾雜著洋槐樹葉子,但這也不妨礙洋槐花的美味。 把槐花用清水淘洗后,待水分瀝得差不多了,加入面粉和鹽等調料(有時還會加入蒜苗),攪拌均勻,放在鋪有籠布的荊笆上,然后放入做飯的大鐵鍋蒸。在燒鍋蒸的過程中,槐花散發出來的香味往往讓我們饞得流口水。 未等菜疙瘩出鍋,母親已調好了辣子汁。由于蒸之前已經加入鹽等調料,這個汁一般只有辣子和醋。由于經濟條件限制,那時的油潑辣子都很稠,不像現在潑的油多。辣子的作用,一是調色,二是加重味道。 蒸熟的菜疙瘩出鍋后,從籠布上剝下來,稍微晾涼一會兒,要是黏成一個大團,就得用筷子慢慢撥開,晾涼的時間多一會兒。往往這時,我們已經迫不及待,用手抓一塊就往嘴里放,結果燙了嘴巴。 等菜疙瘩涼得差不多了,母親取個大盆盛一些,把和好的汁子往里面一澆,用筷子攪拌均勻。這樣,一份色、香、味俱全的洋槐花菜疙瘩就算做好啦。白的洋槐花,綠的蒜苗,紅色辣子染上去,槐花的清香,蒜苗的微辣味散發出來,不吃光看著就是一種享受。端上一碗稀糝子或者稀糊湯,喝一口,就一筷子菜疙瘩吃,滿嘴都是清香,讓人久久回味!有時早上飯也不吃,饃也不就,就光吃菜疙瘩了。中午或者晚上再涼調一些,吃著也不錯。在洋槐花盛開的時節里,只要有空閑時間,母親都會為我們蒸槐花菜疙瘩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日子過得叫一個美。 有時為了攢一些,就把剛摘下來的鮮洋槐花放在簸箕或者篩子里晾干,存放起來,等想吃時,再用水泡開,瀝水后加入面粉再蒸。能做菜疙瘩的還有白蒿、蒜苗莖葉、蘿卜纓、薺菜等,做法大同小異。 槐花盛開遍地香,久居城里的我,思念故鄉那一樹繁茂的洋槐花,和母親蒸的那一荊笆清香的菜疙瘩。 >>>更多美文:優美散文
- Oct 04 Fri 2024 15:39
怎知我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